亚兹德-亚兹德
《亚兹德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27,仅供参考
亚兹德(波斯语:یزد ),前称Yezd,亚兹德这一名称意为“纯洁”和“神圣”。亚兹德是伊朗亚兹德省的省会,位于伊斯法罕东南270公里(170英里)处。亚兹德人口为529,673人,是伊朗第15大城市。自2017年起,亚兹德历史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。亚兹德因其独特的波斯建筑和适应沙漠环境的建筑技术而闻名,被昵称为“风塔之城”。
此外,亚兹德还以琐罗亚斯德火庙、水槽(ab anbars)、地下渠道(qanats)、制冷设施(yakhchals)、波斯手工艺品、手织布(波斯termeh)、丝织品、波斯棉花糖和历史悠久的糖果店而著称。亚兹德也是伊朗自行车文化的发源地,拥有悠久的自行车骑行历史和人均自行车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。
亚兹德地区自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(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)以来就有人居住。在萨珊王朝(224-651年)期间,亚兹德开始变得重要,耶兹德格尔一世(公元399-420年在位)时期建立了一个铸币厂,铸币缩写为“YZ”,显示了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。亚兹德是由耶兹德格尔二世(公元438-457年在位)重建的。穆斯林征服波斯后,许多琐罗亚斯德教徒从邻近省份迁移到亚兹德,并通过支付税金保持了自己的宗教信仰,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主导宗教。
亚兹德因其偏远的沙漠位置而免受大规模战斗的破坏。在蒙古入侵期间,它成为波斯帝国其他地区人们的避难所。1272年,马可波罗访问了这座城市,并在《马可波罗游记》中对其丝织工业进行了描述。亚兹德在14世纪短暂地作为穆扎法里德王朝的首都,并在1350-1351年抵御了因朱伊德王朝的围攻。在卡扎尔王朝(18世纪)期间,亚兹德由巴赫提亚里汗统治。